《平靜時才是學習情緒的好時機(上)–先備能力的培養》

國際認證行為分析師 李鴻儀

「孩子常常為了小事情哭鬧,到底要安撫到什麼時候?」

「小孩開心也尖叫、生氣也尖叫,該怎麼辦才好……」

許多親子教養專家都曾詳細說明,當孩子出現情緒時,家長可以透過「同理孩子」、「幫小朋友說出情緒」、「提供合適的替代選項」等方式來協助孩子度過情緒風暴。然而,對溝通能力較弱的星星小孩來說,太開心或太生氣的狀態下實在很難打開耳朵聽大人說話,遑論學會如何描述情緒、處理問題。

學習情緒的好時機

正因為如此,當星星小孩處於平靜穩定的狀態,才是大人最適合引導他們認識情緒並處理問題的時機!我們得在日常生活中一步步帶入社交情緒學習(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, SEL)的相關練習,小朋友才能慢慢了解自己的狀態,進而學會在危機出現時調控情緒,發展出更適當的社交互動模式。

平靜時學習情緒好時機

針對社交情緒所設計的早療課程

學習情緒的早療四階段

階段1:認識自己和他人的情緒

由於星星小孩的眼神注視較弱,較少主動看向人臉,自然很難有機會從觀察表情中判讀情緒。第一階段,我們會先讓小朋友用單純的圖卡或繪本等素材去認識「開心、難過、生氣、害怕」等基本情緒。接著引導孩子在環境中觀察其他人的表情或肢體語言,讓孩子練習描述生活裡的情緒。最後再讓孩子試著辨別自己的情緒狀態,例如「不能玩溜滑梯,你覺得很生氣,還是很難過?」幫助孩子說出符合當下情緒的話,「我很生氣」。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,小朋友可能會開始獨立描述自己或別人的情緒。隨著孩子年紀越大、人際互動情境越複雜,也需要持續幫孩子補充更複雜而抽象的情緒詞彙,例如「羨慕」、「嫉妒」、「內疚」等。

學習認識情緒

階段2:理解事件與情緒的因果關係

我們希望孩子能理解「情緒」與「環境事件」之間的關聯性,幫助他們去發現別人和自己的情緒是由何而起。這個時候選用的教材是有因果關係的圖卡或短短的影片,藉由明確的提示,慢慢讓孩子累積各種情緒因果的範例。帶領小朋友認識事情與情緒之間的因果關係,同時也是向孩子展示「生活中必然會產生情緒」、「不好的事情會引起負面情緒,這是很自然的」。對「情緒」保持中性的態度,孩子也比較不容易被「負面情緒」影響而焦慮。當孩子能自發找出情緒和事件間的因果關係,就可以開始練習「逢凶化吉」–找出解決事情、消化情緒的方法;或「趨吉避凶」–避開其他人的地雷,避免不知不覺中讓別人生氣或難過。

 這兩個階段是社交情緒學習的先備能力。早療老師在測試孩子對情緒詞彙的瞭解程度後,根據評估結果安排系統化的目標和策略。在「瞭解自己與他人的情緒」和「理解情緒因果」後,下一次我們會接著談談「擴充解決問題的方法」和「以合宜方式消化情緒」這兩個階段,挑戰「由實戰經驗彙整出日常教學目標」的進階模式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