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鎖新任務-視力檢查

受訪者:國際認證副行為分析師 鄒劭彤

視力檢查是每個小朋友在學校常常會遇到的健檢項目,用來幫助家長了解小朋友視力發展的現況。然而這個看似簡單的視力檢查,並非每位小朋友都能輕鬆勝任,對有些小朋友來說,不僅只是單純檢測視力,還考驗著他們能否在短時間內理解符號、理解指令/問題,然後用口語或是肢體語言來正確回應。

視力檢查中的小挑戰

常見的E字型視力表,會有四個方向開口,藉由回答不同開口的方向來檢測視力,是常見的檢查模式。小朋友要先理解在這個語境下的「開口」是什麼意思,要先想像原本的圖案是「」,當右邊沒有了線條才變成「E」,這叫做「開口在右邊」;或是用另一種方式理解:「E」是左邊、上面、中間、和下面有線條,只有右邊沒有,所以「開口在右邊」。

仔細想想,其實「開口」這個概念蠻抽象的,小朋友要能將生活經驗中的各種「口」,像是門口、瓶口、袋口等等概念都類化後,才能很快的理解E字型視力表中符號的「開口」代表的意義。有了這個概念後,當聽到問題「開口朝哪邊?」,小朋友才比較有可能正確回答。然而如果小朋友試著回答了,卻因為手腳不協調,上下左右比不清楚造成誤解,家長仍無法了解小朋友真正的視力表現。

排除視力檢查中的新挑戰

對於無法順利完成視力檢查的小朋友,我們想方設法排除檢測過程中的種種阻礙,讓「小朋友看得清楚或是看不清楚」成為檢測過程中的唯一變項。

我在幼兒園陪讀時,某天早上一入園,學校老師告知當天早上有視力檢查。要如何在短時間內讓小傑(化名)了解檢查內容,並在視力檢測過程中充分展現出他的能力呢?

小傑很喜歡字母和數字等符號,也能夠回答簡單的問題。因此我將視力檢查表中的符號和小傑喜歡的數字、字母做了結合,讓他用不同的角度理解E字型視力表。

經過十多分鐘的練習後,E字型視力表對小傑而言就是充滿著不同大小的E、3、W、M了。檢查時,請檢查人員問小傑:「這個是什麼?」,他若看得清楚就能正確的回答,看不清楚時就無法正確回答,最後小傑順利地完成視力檢查。

個別化協助的重要性

上面提到的協助策略,不一定適用於每一位小朋友,但可以把握住重要的目標和原則。在視力檢查的過程中,最需達成的目標,就是讓小朋友能順利表達出自己看得清楚或是看不清楚眼前的字母,所以要依據每一位小朋友已具備的能力和喜好,將任務轉變為他們可執行的方式,幫助他們充分表現出能力,順利解鎖新任務!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